《[乾隆]贵州通志》
在明清两朝共五百余年间,现存的官修《贵州通志》有六部,分别是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嘉靖《贵州通志》、万历《贵州通志》、清代康熙十一年《贵州通志》、康熙三十二年《贵州通志》和乾隆《贵州通志》。
康熙十一年由曹申吉修,潘驯、吴中蕃等纂的《贵州通志》在贵州无完整藏本,因此明清两朝现存较完整的官修《贵州通志》在贵州仅有五部。乾隆《贵州通志》编纂以后,直至清亡,长达一百七十一年,贵州再未编修过省志。
作者简介
鄂尔泰(1677一1734),清满洲镶蓝旗人,字毅庵,雍正三年署云贵总督;雍正六年六月,朝廷又任命鄂尔泰总督云、贵、广西三省,是雍正朝封疆重臣。鄂尔泰在任期间,涉及贵州的几件大事,包括改土归流、调整贵州省界、主持修订《贵州通志》等。
“详于旧本远矣”
乾隆《贵州通志》自雍正十年设志局做准备工作,雍正十年元展成任贵州巡抚后,于雍正十一年开始纂修。该志由鄂尔泰等修,靖道谟、杜诠等纂,在张广泗任贵州总督(当时贵州单独设总督)期间完成。
乾隆《贵州通志》共四十六卷,门类齐全,无序无跋,仅有张广泗进表。该表主要是歌颂皇帝英明,并追述贵州的历史,而对修纂情况无一字交代。
该志总达一百余万字,是明清《贵州通志》中分量最重的一部,由于收集资料丰富,史料价值颇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该志说:
“《贵州通志》四十六卷通行本,国朝大学士鄂尔泰等监修。贵州僻在西南,苗蛮杂处。明代始建都指挥司,后改布政司,分立郡县,与各行省并称。而自唐、宋以前,不过羁縻弗绝,尚未能尽辟狉榛,故古来纪载寥寥,最为荒略。明赵瓒始创修《新志》,其后谢东山、郭子章及本朝卫既齐等递事增修,渐有轮廓。终以文献难征,不免阙漏。惟田雯之《黔书》,笔力颇称奇伟,而意在修饰文采,于事实亦未胪具。此书综诸家著述,汇成一编,虽未能淹贯古今,然在黔省舆记之中,则详于旧本远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详于旧本远矣”,肯定了该志的史料价值。
对贵州山川历史的详实记录
乾隆《贵州通志》,是贵州省在康熙、雍正两朝对贵州省行政建置调整完善后的一部通志。明永乐十一年贵州建省至清康熙朝,贵州编纂了五部通志,记录了贵州省的山川地貌、人文历史等资料。按照当时贵州省地域,今黔北的遵义地区,黔东南的天柱、玉屏、锦屏等县,及黔南荔波,黔西南册亨等地,俱不属贵州管辖。康熙朝以前所编修的《贵州通志》就查不到这些地区的历史文献资料。
在清代,贵州是土司土官较多的省区之一,土司土官对贵州社会经济影响很大。该志在卷二十一记载了乾隆初年还存在的土司有中曹长官司、养龙长官司等约一百处,其中承袭的有二十余处。这一完整的记载,对研究乾隆六年以后至民国初年土司的消亡提供了原始材料。
《艺文志》是乾隆《贵州通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卷数看,全书四十六卷,《艺文志》有十四卷,几乎占三分之一;从体裁看,收罗二十六种文体,是几部官修《通志》中最全的;从字数看约六十余万字,几占全书二分之一。由于《艺文志》较为集中地保存了一些不易查找的材料,为道光、光绪时期编修《贵阳府志》《黎平府志》《兴义府志》《安顺府志》等提供了不少素材。该志收录的历代文人诗文歌赋,为后来文人学士及历任官员了解贵州风土人情和古今历史提供了文献材料。
乾隆《贵州通志》亦存在一些问题。康熙朝在编纂《通志》时,编纂者都没有见到明朝的几部志书,阎兴邦在康熙《贵州通志》的序中说:“黔志创始于明嘉靖督学谢公,后修于中丞刘公暨江公,今已失传。”阎兴邦未提及《图经》,说明他不知道有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这部志书。“今已失传”,说明他在康熙朝未曾见到上述志书。
由于清期前期文人、官员都未见到明代的几部志书,在编修乾隆《贵州通志》时,难免会出现差错。其中将杜铭所写的《平越卫儒学碑记》,错为黄绂所写就是一大失误。《平越卫儒学碑记》为杜铭所撰,贵州现存最早志书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确凿。
来源:贵州文库 2023-07-14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